16年500家产业园区实战经验

free hotline

13302406308

姚良仕与他的浩旺产业园,你学不会!

浏览次数:547       发表时间:2018-12-21

他从微末崛起,一路披荆斩棘,是搅动四川产业园区江湖的乱世枭雄,稳坐四川产业园区的龙头交椅。速度创造了奇迹,新的传奇正在演绎。关于姚良仕园区人生的讲述,他是一道无法绕开的坎。他是浩旺集团。把时光回溯到46年之前,我们所描摹的姚良仕园区人生的精彩,就从这个微妙的年代开始。

640.webp.jpg

风起——

我流浪儿般地赤着双脚走来,深感到途程中顽石棱角的坚硬,再加上那一丛丛拦路的荆棘,使我每一步都留下了一道血痕与印迹。

1970年是一个非常微妙和关键的年代。和六十年代的狂飙之尾相接,又可以感受八十年代狂飙的来临。有如两场大戏之间的过场,又如历史发展中的一个夹缝。在这个过场和夹缝中,一种新的势头正在萌动和发芽。我们的本期主人公便在这个躁动不安的年代里,闪亮登场。

1970年5月,姚良仕出生于内江市境内的资中县马鞍镇一个普通农家。因为家庭贫困,迫于生计,作为家中老大的姚良仕很早就辍学去打零工,供弟弟妹妹读书。通过出租小画书,姚良仕获得了人生的生意收入。颇具商业头脑的姚良仕展开了多元化经营,从出租小人书,到贩卖瓜子花生……年少的姚良仕以超越同龄人的成熟早早地开始了在商业领域的摸爬滚打。

在那个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人们坚信:“天干饿不死手艺人。”拥有一门好手艺就等于有了安身立命之本。一心想学的一门手艺的姚良仕,毅然背井离乡,来到人生地不熟的西昌市,在西昌卷烟厂的木工车间学习木工。新鲜的环境和学成傍身一技的渴望,对于年少懂事的姚良仕来说,犹如找到了人生的航向标。从此,一个瘦弱的少年在木工生涯中迅速成长。

由于自身的勤奋和努力,仅仅用了一年多时间,姚良仕已然学艺有成。满怀豪情回到故乡资中,却又面临着彷徨两难的抉择——是守着自己的手艺给人上门做家具呢?还是自己开办家具厂开创一番新天地?回想起学习木工的时候,师傅曾提醒他:要做成一番事业,可以办一个家具厂试试。一直对师傅尊敬有加的姚良仕,决定听师傅的话,为自己的前途和梦想拼一把。拿出学木工时候攒的一部分积蓄,加上父母的支持,凑在一起以不足3000元的价格,在镇上租下了一家铺面。

此时,历史的时针正指向1988年,姚良仕刚满18岁。1988年,是资本刚刚苏醒的年代,对资产的追求成为了新的时代主题。现在已经很难分辨得清,当时的姚良仕对资本渴求意识的觉醒是一种自发还是一种下意识,18岁的姚良仕郑重地送给自己一份隆重的成人礼——在家乡马鞍镇开办了一家属于自己的家具厂。这份成人礼让姚良仕得到了丰厚的回报。其后的短短三年时间,凭着过硬的质量、优秀的人品、诚信的经营,年轻的姚良仕将家具厂打理得红红火火,从一个不名一文的农家子弟一跃成为一名家境殷实的个体老板。

640.webp (1).jpg

转捩——

在一开始,两个完全不相干的时空中的个体,它们有完全不同的结构经济、思维方式、话语体系和发展脉络,要找出两者之间的相通点竟是那么的困难。但是,渐渐地,你会发现它们开始出现奇妙的逼近,再逼近,交叉缠绕,然后,它们终于真正地融为一体,难分彼此。

1992年,一个充满了起点感的年份。1992年的春天,邓小平正在南巡;1992年,资源流通所带来的神奇效应,炒热了“资本经营”这个名词,并以此为蔓延,带来了一场彻底的资本运营风暴;1992年,中国大部分企业的成长故事正在路上。

1992年,也是姚良仕的家具厂生意蒸蒸日上之际;同时也是在1992年,从未曾听过产业园区的概念,也没和产业园产生任何交集的姚良仕,在历史车轮和命运的双重推动下,人生轨迹开始向产业园区慢慢逼近。

1992年,姚良仕已经积累了一定生意基础与人脉资源,与一些生意伙伴的往来,让他的思想与视野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他不甘安于现状,继续固守一隅做一个滋润的小老板。顶着家人和身边朋友的强烈反对,抱着“人不出山门不贵,火不烧山地不熟”的想法,姚良仕果断作出决定——走出去,在大城市成都打拼出属于自己的事业。

这个决定,当时在别人看来是不可理喻的——放弃令人羡慕的年收入几万元的家具生意,跑到一个陌生的城市,举目无亲,前路迷茫。

下定决心的姚良仕并没有迷茫,怀揣着卖掉家具厂的积蓄与一腔创业梦想,一路西行来到成都。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的姚良仕,通过多方考察与思量,一门心思想把自己所学的木匠手艺作效应发挥的姚良仕,决定在青羊区偏辟的文家乡红碾村扎根,建立自己的事业根据地。这位“木匠”利用其精湛的木匠手艺,在红碾村的一条道路旁搞起了一个不起眼的木材厂。1992年的成都家具市场风起云涌,恰巧赶上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浪潮与机遇,姚良仕的成都淘金之旅一帆风顺,日进斗金。

家具事业迎来飞速发展的姚良仕,准备筹建一个正规的木材加工厂房,打算供自己做生意所用。厂房刚建好,就有不少厂家主动找上门,前来洽谈租赁事宜,租赁厂房的事情很快就顺利达成了协议。厂房以15万元左右的费用租了出去。姚良仕私下算了笔账,除去各项费用和开销,出租厂房的费用比自己办家具厂还略有盈余,而且风险小了很多。

于是,姚良仕便在旁边租地继续修建自己的厂房,然而还没完工,自己的家具厂房再次被租了出去。直到第三个“孔融让梨”,姚良仕敏锐地意识到:做工业厂房未来的需求,可能比自己办厂的前景更要广阔。一个大胆的构想在姚良仕的脑海中冒了出来——何不专建厂房,出租招商,做工业地产?

尽管姚良仕对工业地产并没有具体而明确的概念,但是经商多年的直觉告诉他——这样的机遇千载难逢,一旦错过,悔之晚矣。说干就干,就在这一年,姚良仕将他的事业重心彻底转向工业厂房。

敏锐的商业洞察力,先入为主的优势,以及旺盛的市场需求,让姚良仕的事业在转型之后如鱼得水。然而,具有强烈忧患意识的姚良仕,并没有沉浸在成功的喜悦里。他发现发现只修建、不管理厂房这条路,只能作为权宜之策,注定了不能持续和长久,必须寻求新的突破,来为自己的园区事业铺垫出一条通途。经过长久思考和考察后,打造一个现代化工业园区的想法在他脑海里逐渐成形。

640.webp (2).jpg

腾飞——

当市场的大闸被小心翼翼地打开的时候,自由的水流就开始渗透了进来,一切都变得无法逆转,那些自由的水流是那么弱小,却又是那么的肆意,它随风而行,遇石则弯,集涓为流,最后轰然成势。

2002年,是产业地产种子开始萌芽的时期,万物生长,山河成川。成群崛起的企业群体,让工业园区有了广阔的需求空间。

2002年,对于姚良仕而言,是人生的分水岭。这么说应该丝毫不为过。因为在此之前,他只是芸芸工业地产界的一个并不起眼的参与者而已,而如果就此在单纯的租售厂房领域做下去,以姚良仕的个人能力也能终有小成,但恐怕绝对到达不了今天的高度。

就是在这一年,姚良仕带领着他的团队开始了漫长且充满了不确定性的转型——介入产业园区运作。

2002年的5月,姚良仕在青羊区文家乡成立了自己的公司——成都浩旺投资有限公司。“浩旺”二字凝聚了姚良仕对自己事业的美好祝愿与自我期许,寓意事业前途无量,兴旺发达,无可抵挡。并在机缘巧合之下,建立了属于自己的真正意义上的产业园区——华严产业园。华严园区占地两百余亩,姚良仕花了一年多的时间精心将其打造完毕,修建厂房三十余栋,引进企业三十八家,年总产值达两亿元以上。

华严产业园区的顺利竣工和成功招商,掀开了姚良仕园区事业的新篇章。2004年,他又建立了浩旺产业园康河园区,占地两百亩,引进企业二十一家,全友家私实木厂、八分厂、五金厂、石材厂等大型企业也引入该园区之列,年产值达四亿元以上。

就在姚良仕的园区事业风生水起之际,一场危机正悄然临近。此时,随着成都经济的发展,都市建设的扩容,与成都市中心接近的二环路三环路周边的企业均得向绕城高速(四环路)外搬迁,在青羊区范围内,姚良仕的园区版图扩张与发展受到极大的局限与抑制。

姚良仕当机立断,决定向二圈城进行工业园区开发建设,从当时的地理位置及交通情况进行综合考虑,将进军的目光瞄准了温江市场。2005年,姚良仕在温江涌泉共耕建成浩旺产业园共耕园区,总占地一百八十余亩,园区形象、配套服务在以前两个园区基础上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共引进企业三十五家,年产值达五亿以上,实现税收达两千万元,受到当地单位的高度评价。

2006年,姚良仕选择入驻温江科技园东区发展浩旺产业园大田园区,共修建标准化厂房三十个,引进企业三十家,年产值达十亿元,并成立四川浩旺实业有限公司。

此后,对产业园区操作运营更加娴熟、得心应手的姚良仕,一路高歌猛进。2009年初,姚良仕再次挥就大手笔,在都江堰市开发又一个新的标准化多功能的工业园区“浩旺机电园”;2010年,姚良仕打造科技、节能环保、新材料三大园区,推出浩旺云谷互联网孵化平台;2015年,与中国电信联手打造智慧园区……姚良仕的浩旺集团也陆续收获殊荣,被评为中国产业地产50强企业、中国产业运营30强。

在姚良仕的带领下,浩旺集团一路狂奔。通过18年的发展,从一个小微企业一跃成长为一家西部行业先驱、国内一流龙头企业,集团旗下12个产业园区,占地3500亩,自持220万方厂房,每年产值超过100亿元,纳税近10亿。

至此,姚良仕的四川工业园区的龙头地位彻底奠立,群雄环伺之下,姚良仕引领的产业园区的王者之风已然初现。

640.webp (3).jpg


利器——

挥利断金,其行无阻。利器的辅助,是成功的源泉之一。没有它,天才也会在矛盾无定的迷径中徒劳无功。

时至今日,浩旺一直是四川中小企业心目中的产业园区品牌,它一度成为了产业园区的代名词。厂房好、配套齐的品牌效应,在浩旺身上得到了极致的体现。“找厂房,到浩旺”的广告词深入人心。

实事求是客观地说,浩旺产业园区的招商效率与企业入住率,与四川很多园区相比,确实要高出一筹,这就是品牌与龙头的力量,也隐含着姚良仕屡试不爽的利器。这把利器,是姚良仕十多年精耕产业园区而凝练的独门秘笈,姚良仕把它归结为“三化互动”浩旺产业园模式。

怎么理解?姚良仕解释说,“三化互动”浩旺产业园模式,即运营资本化,产业信息化,投建一体化。旨在为中小微型企业发展搭建综合服务平台,通过当地指导,企业实践、中小微型企业参与等形式来筑建这一平台。“三化互动”浩旺产业园模式具体可以分为三个方面来解析——

一是,成为积极参与当地区域经济规划的践行者。做 “大招商”,政府通过制定政策,把相关资源通过市场机制进行市场化运作;浩旺集团充分把握市场信息,做“小招商”,以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开发、统一招商等市场运用手段,建设和运营“浩旺产业园”。

二是,成为努力打造中小微型企业产业链资源的整合者。整合产业链资源,以高起点、高标准、专业化打造产业园,服务于产业规划,搭台筑巢、强力助推产业孵化升级换代。以产业为依托,多方位、多渠道整合中小微型企业资源,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园中小微型企业集群。结合政策指导,合理引导相关性产业链的中小微型企业有序入园,以优化产业结构,分类指导、坚持推进“专精特新”的中小微型企业孵化和转型升级,为各方搭建平台,降低投入和减少成本。

三是,成为勇于创新产业园运营订单服务模式的先行者。“浩旺产业园”模式的成功与独到之处在于:紧随当地规划之履、整合多方优势资源,解决当地投资商、客户等各方之需,以专业化产业园项目带动就业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在产业规划的引导下、不断拓宽服务领域,提供一站式服务和全方位的融资渠道支撑。提供良好的配套和服务,为中小微型企业搭建广域的公共服务平台,包括:融资、担保、信用、信息、培训、技术、咨询、创业、市场开拓等服务,为中小微型企业成长提供方便、适用、快捷和实效的重要支撑。

事实证明,“三化互动”浩旺产业园模式是一个可持续发展模式。首先,对当地来讲,土地规模开发、集约利用,资源共享,实现了企业发展、环境绿化、基础设施建设、职工生产生活的系统结合,良性和谐。其次对投资者来讲,“浩旺产业园”按照成都市的区域产业规划,精准定位,完善服务,为中小微型企业解困;再次,能形成产业聚集园区内部大量存在的产业关联性或者业务关联的新老企业依据产业链上的分工进行协作,产生协同效应,从而形成园区内的企业集群;最后“浩旺产业园”的多方位服务支撑,真正切切实实为中小微型企业谋出路,可退可守。

以产业园区为链,打造一个的单位、投资者、中小企业、产业集群互为衔接的圆形生态闭环,就是“浩旺模式”的核心宗旨,也是姚良仕的宏望所在。

640.webp (4).jpg


进退——

唯有海能以博大的胸怀纳百川而不嫌溪流,容污浊且能净化为碧水。进退之间,取舍之道。

在十多年的产业园区运营中,姚良仕的园区人生可用“进退之间,取舍之道”来形容。很多时候,他都是在撤步另行,却又往往推动了他向更高的地势迈进。

比如,一开始是为给自己修厂房,无意中,根据市场的需求,慢慢的修成了一片工业园;其后,随着城市的扩张、发展,“退二进三”,被迫退到了绕城以外,然而华严工业区、康河工业区的发力,让浩旺反而更加壮大;接着,中国·温江电子产业城按照当地的要求,“优二立三”,算是重新推倒再建的优化升级,也是一种十分冒险的妥协退让,然而最终让浩旺获得了新生。

在姚良仕看来,浩旺的发展轨迹与其人生命运紧密相连,血水相融。每退一步,都会得到更大的发展,似乎从某种程度上印证了一句名言:退一步海阔天空。

而在橙园区的眼中,姚良仕大胆追逐梦想的历程及创业道路看似一路坦途,但成功绝非偶然,“退一步海阔天空”折射的正是他的为人之道和商业智慧。实则是以退为进,为企业不断调整发展方向,向更大的目标迈进积蓄能量,厚积薄发。

“园区其实是连接未来和当下的一座桥梁,我所要做的,就是为那些撬动未来的企业提供一个完美的杠杆支点,没有比这样的人生更有意义或者更刺激的事情了。”站在办公室的玻璃窗前,眺望着远处林立的产业园,姚良仕缓缓说道。

透过玻璃,夜色初降,墨兰般层叠沉淀的云间穿行着金黄灿烂的晚霞,余光倾洒在高低错落的园区建筑群,披上了一层梦幻般的色彩,静默自然,美得宛如一幅油墨风景画。或许,在姚良仕心里,这就是他苦苦追寻的绚丽园区人生。


    臣通顾问专注产业园区产业规划,园区定位调研、规划设计、拿地开发等一站式服务,臣通顾问13年服务400多家产业园区合作案例,拥有1500个多城市调研数据,3000多案例库,专业为产业园区提供一站式服务机构。服务热线:400-888-3807。想了解更多的产业园区行业资讯,请关注臣通顾问网站:www.ctxz.cn

qrcode_for_gh_ed1328abbbc5_1280.jpg

微信关注:臣通顾问官方公众号(橙园区)